|
寒冬將去,萬物復甦,基因檢測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熱潮資本寒冬和融資難可能是最近這兩年壓在創業者心頭的一塊巨石,在基因檢測行業,上半年的融資也是屈指可數,在業內一個公眾號bbin宝盈(中国)也經常看到某某醫學檢驗所尋求轉讓的信息,筆者統計了一下,從年初到現在,就這個公眾號而言已經發佈了總共14條醫學檢驗實驗室轉讓的消息。而這只是發佈出來的,還有很多悄無聲息就倒閉或者解散的團隊不得而知。給大家看看截圖,還挺嚇人的! 難道真的是資本寒冬?行業不行了?如果bbin宝盈(中国)否認資本寒冬,那不現實,畢竟整個經濟大環境都處於低迷狀態,這不是一個行業的問題,是所有行業都有所波及。
但是對生命大健康行業來說,卻比較特別,無論經濟如何,百姓對健康和醫療的需求都是持續增長的。而從政策方面,也有重大利好,比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佈,明確推動全民健康,強調疾病的早篩、早診、早治。這是與基因檢測息息相關的。
基因行業總體來說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行業走向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基因行業最成熟的NIPT產品目前為行業貢獻營收100億人民幣左右,與《王者榮耀》產值相當。 1990-2003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六個國家耗費30億美元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算是基因檢測行業的技術萌芽期,從2005年454公司推出第一款二代測序儀Genome Sequencer 20開始,到2014年Illumina推出Hiseq X Ten測序儀個人基因組進入到1000美元時代,再到2018年華大智造發佈MGISEQ-T7測序儀個人基因組進入到百美元時代,基因測序技術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在檢測通量、成本方面快速疊代,應用場景也從科研走向臨床再到大眾市場,整個基因行業迎來了蓬勃的發展。基因行業的融資,大部分也是集中在2014年-2018年上半年,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從萌芽期到期望膨脹期。 而基因行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膨脹的呢?個人認為應該是從NIPT推動了兩家企業(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上市開始的,膨脹的信心來源於生育健康賽道NIPT的成功,而膨脹的衝動體現在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的盲目投入和扎堆同質化競爭。
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膨脹的投資人和創始人在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開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逐漸進入泡沫破裂低谷期。體現在哪裏呢?最直接的就是投資人不知道如何對基因檢測行業的創業企業進行估值了,一是不知道以誰為參照,二是估高了不知道下一輪誰會接盤,估低了創始人和上一輪投資方不願意。 所以在這段時間,基本上基因行業拿到融資的企業並不多,大家都做好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準備。具體來說就是裁員後不再新增招聘,如果要招聘都是招銷售人員,有些更甚者直接大規模裁員或降薪,活下去成了創始人最重要的目標。即便這樣,如本文開篇所見,還是有很多企業撐不下去,紛紛出售醫學檢驗所或解散團隊。泡沫破裂低谷期,應是無疑。
不過,颶風起於青萍之末,春江水暖鴨先知。在2019年即將結束,馬上迎來2020年之際,bbin宝盈(中国)也觀察到了一些行業復甦的跡象。
2019年10月底,在一個神秘的中國基因行業VIP群(群里都是基因行業產業界領軍人物)突然熱鬧起來了,原本200多人的群很久都沒有新人加入,卻在一周之內快速突破了300人。為什麼呢?跟基因行業的多個融資事件有關。相信業內很多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都見過這張圖,可以看到這幾個月業內有多家企業拿到了融資。 其實還有幾個融資也是這期間完成的,比如8月齊碳科技宣佈完成第三輪4000萬元人民幣融資、8月迪贏生物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10月面向大眾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的數碼化健康管理平台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等。
另外,以下這些事件也能看到基因行業有很明顯的復甦跡象: 9月,UK Biobank獲2億英鎊啟動50萬人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吉因加Gene+Seq-200/2000基因測序儀獲NMPA證書上市。 10月,「百萬微生態」國際合作計劃(MMHP)啟動、永諾生物召開MicroDrop數字PCR產品發佈會、凡迪基因NIPS試劑盒獲批、華大智造發佈全新「桌面」測序實驗室及多款自動化產品、科維思基於晶片式數字PCR的HER2基因擴增檢測試劑盒獲NMPA批准上市。 11月,Illumina宣佈推出其第一款用於檢測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液體活檢解決方案TSO 500 ctDNA、泛生子「基因測序儀GENETRON S5」獲NMPA批准上市、賽默飛發佈可在一天內完成樣本製備到結果報告全流程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平台,Ion Torrent™ Genexus™高通量測序系統......
還有最近11月12日的消息,FDA批准首個檢測TMB的WES檢測產品(NantHealth),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利好新聞。
精準醫學一定是未來的趨勢,而實現精準醫學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基因檢測,現在二代測序、三代測序以及數字PCR的儀器正快速疊代,成本、周期也將進一步優化。隨着大眾對基因檢測的進一步了解,以及基因檢測產品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在接下來的3-5年,基因檢測行業將洗淨鉛華、去除浮沫,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基因檢測在科研市場百億規模已經得到了驗證,在臨床市場千億規模正在持續增長,未來更廣闊的萬億規模將落在大眾消費市場。
基因檢測在大眾市場已經歷經了野蠻生長期,早期在大眾對基因一無所知時,大量帶有忽悠性質的團隊曾讓百姓從好奇到嘗試到失去信任,而今隨着行業越來越規範,行業共識逐漸建立,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逐漸變少。相信隨着大眾對基因知識的了解,基因檢測成本的下降,行業走向人人基因組時代就在不久的將來。
以前大家覺得大眾市場不好推是因為市場教育還不夠,但從2014年開始,至少通過NIPT這個產品,市場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科普教育,僅華大基因一家,無創產前的樣本量已經累計達到400萬例,加上博奧、安諾優達、金域、達安、優迅、凡迪等各家的數量,估計將近有800-1000萬例的累計樣本量了。
另外,有一家成立於2019年的新公司也值得關注,就是由貝瑞基因和Prenetics Limited雙方共同投資成立的圓基因,並獲得阿里巴巴、中國平安等多家知名企業投資,吳建豪、梁詠琪、鄧紫棋等多個明星助陣,而鄧紫棋更是公開表示作為公司股東,在今年雙11期間成交總額破600萬人民幣。 這對行業來說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基因檢測正在逐步(且快速)成為大眾消費品。同時有娛樂圈、BAT等巨頭引入流量進行市場教育。從淘寶(天貓)、京東的查詢結果來看,雙11期間微基因、安我基因的成績也不錯。在京東上,bbin宝盈(中国)也看到了康立明生物的長安心腸癌基因檢測產品已經上線。當然,像華大基因、23魔方、美因基因等也有上線產品,但整個行業來說,在這些平台上線產品的企業還是太少,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即便上線了,也沒有投入人力物力來重點推廣,這點需要加強。 不過,個人認為,2020年應該是基因檢測行業的拐點。一方面,產品或服務走臨床渠道的企業,NIPT戰局基本已定,腫瘤基因檢測將會完成洗牌。另一方面,產品或服務面向大眾的企業,將迎來蓬勃發展。
遺傳病方向和病原方向單獨說下,遺傳病方向尤其是罕見病,由於疾病複雜性和病種繁多,路漫漫其修遠兮,敢往這個方向走的都是真英雄有情懷!病原方向個人認為是剛吹響衝鋒號,因為潛力巨大,各方都在摩拳擦掌。龍頭企業如華大基因(華大因源)、達安基因(達瑞生物)、博奧、金域都已經在開展病原宏基因組檢測服務,其他重要參賽選手還有微遠基因、賽哲生物、傑毅生物、譜元科技、西安微碼、迅敏康、金匙基因、華點雲等。 技術上,以上企業基本採用mNGS或結合CRISPR來做,覆蓋幾千上萬種病原微生物。有公眾號文章分析說病原微生物檢測的市場規模在10億RMB左右,也有說是100億RMB左右。估100億的算法是:當檢測價格降至2000-2500元區間,目標市場檢測量保守估計為500萬份/年,所以規模約為100億人民幣。
個人覺得病原這個方向的潛力遠遠不止百億,往千億沖是有可能的。當然是一步步來,先按100億算是比較合理的,先實現這個小目標。估10億規模的朋友可能要再做點功課,據筆者所知,市場前兩名的企業2019年就可以做到10萬例,按3000元/例算,就已經有10億RMB的營收了,何況估值呢?對吧!
總之,2020年將會是基因檢測行業進入到穩步爬升恢復期的關鍵一年,有很大的機會在某個細分領域爆發。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歡迎各位讀者朋友留言跟bbin宝盈(中国)交流您的想法。 |